射频识别技术(RFID,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)是一种基于雷达技术发展而来的识别技术。文章论述了如何研制了RFID读卡器射频电路的相关信息,包括零中频解调技术、载波电路、信号调制电路及射频功率放大电路,并给出射频电路模块结构的方案,这对简化传统的射频电路,推广射频识别(RFID)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和交通控制等众多领域有重要意义。
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(EPC)的物理载体,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,可全球流通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写。RFID(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)技术作为构建"物联网" 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。
阅读器主要由控制单元、高频收发模块、天线以及其他与后台设备相连的接口组成。应答器,又叫作标签,是RFID读取数据的来源,主要由天线和微电子芯片组成。RFID系统的关键部分是阅读器,实现阅读器的核心技术是接收电路。本文主要分析和构造了UHF无源RFID阅读器接收电路。
应答器设计的成本依赖于几个因素,而不仅仅是硅的成本。事实上,芯片制造工艺的成本(就其复杂性和成熟程度与良率而言)一般可以由电路设计师来控制。根据经验,当裸片面积超过1mm2时,用于供应链应用的RFID的成本开始下降。
1940-1950年: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;1950-1960年:早期的识别技术探索阶段,主要处于实验研究;1960-1970年:射频识别的理论得到了发展,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;1970-1980年: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,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;1980-1990年: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人商业应用阶段;1990-2000年:射频识别技术开始向标准化迈进,其产品